鲁迅说”为了忘却的纪念“是什么意思

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什么意思?

的意思是:为了忘却的纪念作者不愿自己老沉浸在悲痛之中,所谓“忘却”就是要“摆脱”悲哀的重压,即不能光用悲痛来“纪念”死者,而应该用别样的方式:化悲痛为力量,以战斗来“纪念”死者。

《为了忘却的纪念》是近代文学家、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。作者写此文是为了“纪念”死者,既然是“纪念”,作者却说是“为了忘却”。题目似乎矛盾的这两层意思,正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悲愤和坚韧的战斗精神。

此文通过对白莽、柔石等“左联五烈士”的回忆,抒发了作者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、对国民党当局卑劣行径的愤恨,号召民众应化悲愤为力量,以战斗来纪念死者。对革命前途,作者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。

作者简介:

鲁迅(1881年9月25日~1936年10月19日),原名周樟寿,后改名周树人,字豫山,后改字豫才,浙江绍兴人。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、教育家  、民主战士,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。

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、美术理论引进、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其代表作有《呐喊》《彷徨》《朝花夕拾》《野草》《华盖集》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等。

鲁迅的《为了忘却的纪念》讲是什么意思?

鲁迅的《为了忘却的纪念》讲的是:

《为了忘却的纪念》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“左联”五烈士,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《为了忘却的记念》,这篇著名杂文。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(殷夫)、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,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,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,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。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、憎爱分明、坚信革命一定胜利的思想感情。这深深的感染着我们。

作者:鲁迅

时间:1933

《为了忘却的纪念》人物性格:

白莽:爱憎分明,率直而又敏感的爱国青年

柔石:迂-- 单纯 天真 保守 幼稚 硬气-- 善良 坚定 不怕困难 一往无前

他的迂和他的硬气是他的性格中的一大特色

鲁迅说”为了忘却的纪念“是什么意思

要忘却的是悲痛,要纪念的是烈士的精神。作者在“纪念”与“忘却”的心理矛盾冲突中。一方面表达对几个青年作家的遇害,心情极为沉痛,悲愤之情始终不已,所以两年之后仍写文章悼念他们;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我们不能只陷入悲痛之中,要将悲痛化为力量,完成先烈未竟的事业,这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。

"为了忘却的纪念"什么意思?

“为了忘却的纪念”是作者不愿自己老沉浸在悲痛之中,所谓“忘却”就是要“摆脱”悲哀的重压,即不能光用悲痛来“记念”死者,而应该用别样的方式:化悲痛为力量,以战斗来“记念”死者。题目似乎矛盾的这两层意思,正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悲愤和坚韧的战斗精神。

此文是为了纪念“左联”五烈士而写。作者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,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;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,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;

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,暴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,亦表达了作者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念。全文严谨有序、笔法洒脱,记叙、议论、抒情相结合,含蓄而不晦涩,委婉而富有情致。

扩展资料:

创作背景

1931年1月11日,柔石、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。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,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,鲁迅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,但他丝毫不畏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。

在闻知柔石、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发表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》《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》等强烈抗议和揭露反动派的罪行。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,1933年2月7—8日,鲁迅带着无限的悲愤写下此文。

关键词:为了忘却的纪念

0 条评论

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

发表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