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3日开始,“阿里裁员”、“腾讯裁员”的话题相继上了微博热搜。
紧接着有传言称,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会在未来几周进行大裁员:
(1)腾讯:PCG人员优化比例大概为30%;
(2)小米:互联网全线裁员,幅度最高达70%;
(3)百度:游戏部门几乎团灭,直播业务裁员90%;
(4)字节跳动:HR部门一锅端;
(5)阿里巴巴:内部裁员人数预计在2W人左右,多个部门将彻底消失;
(6)微店:裁员10%~20%,10分钟签字走人;
(7)蘑菇街:技术部门大清洗,整体裁掉80%;
(8)58同城:房产技术优化10%,部分小组整体被裁;
(9)携程:已有员工被约谈,涉及部分dzs(大住宿);
(10)快手:一波是技术岗校招生,一波是商业化团队;
(11)bilibili:电竞部门裁员,内部实习生称一层裁了100多人(含实习生)。
有网友甚至评价,“互联网寒冬已至,真正的断臂求生,看谁的现金熬过今年。”
如今阿里、腾讯未作出声明回应,真假尚未可知。但是也不禁让人疑问,今年的裁员潮提前来临了?
在百度上,搜索“大厂裁员”会出现4060万个词条。在新浪微博上,搜索“裁员”,弹出的是各大互联网公司裁员的话题。
其实裁员年年都有,原因也很多。
可能是由于大股东易主,需要替换原油团队; 可能是由于经营目标不达预期,需要压缩成本; 可能是由于内部斗争,失败的一方卷铺盖走人; 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恶化,提前做好准备过冬; 可能是由于公司经营方向转变,整条业务线开掉; 可能是由于政策影响、产业链影响、国际局势、美国制裁、疫情…
今年,可能会有多个原因,且不论聊天记录的真假,中概的股价一泻千里却是事实,大厂员工的package大多包含股份,这也是事实。
疫情今年反反复复,已经很难受了,但做好防护打好疫苗,大概率没事。
但裁员裁到你头上,房贷、车贷断供、小孩子各种花销,那可真是要命....
免责声明:该内容转载自互联网,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。